人體解剖學 (Human Anatomy, 6/e) (國考指定用書)
人體解剖學 (Human Anatomy, 6/e) (國考指定用書)-需求單
國考指定用書
內容簡介
由 McGraw-Hill Education 出版的第六版《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由三位資深的作者Michael P. McKinley博士、Valerie Dean O’Loughlin博士、Elizabeth E. Pennefather-O’Brien博士及負責本書的團隊成員,各自貢獻了不同的專業技能而完成本版教科書及相關的輔助教材。
本書納入了一些全球性的修訂內容,藉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學習輔助工具的特色有助於學習計畫、加強學習並提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每一章的最後有一套精心設計的學習輔助教材,可以幫助學生複習章節的內容,並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評量他們對重要概念的掌握。學生閱讀章節概要及完成自我挑戰的習題,就是一種評量學習很好的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一個具有多層次且複雜迷人的領域。這門學科很難教學,學生們也很難學習,常常會被大量的文字內容所淹沒而失去興趣。但是這本人體解剖學作者群藉著清晰的文字、精確且引人入勝的插圖說明而引導學生認識人體精密的構造,這就是閱讀起來愉悅、容易理解、可以有效率的學習,且在視覺上吸引讀者的一本好書。
譯者序
我們非常榮幸的擔任由 McGraw-Hill Education出版的第六版Human Anatomy翻譯工作。這本專業書籍是由三位資深的博士Michael P. McKinley、 Valerie Dean O'Loughlin、Elizabeth E. Pennefather-O'Brien在解剖學方面的精湛研究,及負責本書的團隊成員貢獻了不同的專業技能而完成本版教科書。
人體解剖學是基礎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這門學科內容複雜繁多,外加上艱難的專有名詞及立體的構造概念,教授們很難教學,初學的學生們也很難學習,學生通常會被大量的專業學習內容失去掌握的要點而選擇逃避。但是這本人體解剖學原作者群藉著清晰易懂的文字、比前版更精確且引人入勝的插圖說明,將繁複的人體組織、構造作深入淺出的描述,引導學生認識人體精密的構造特徵及構造之間的相關位置。此外我們也對每一章節新的臨床觀點印象深刻,這些身體出問題的範例可以提供我們對健康或疾病過程的見解,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標準」構造的明確理解。這些觀點內容擴展到內文中所涵蓋的主題,可以提供未來將從事健康相關職業的學生有關的背景知識。
本書的譯者群來自國內教授解剖學的專業學者,為了掌握原著的精髓所使用的敘述盡量與其充實精確。但文中若有疏漏不足之處,仍期望各位先進及讀者予以指正。最後,我們誠心的感謝藝軒圖書出版社的董水重總經理,如果沒有他願意投資翻譯這本教科書,我們不可能完成這項任務;還有編輯部傅秀惠小姐,如果沒有她日以繼夜謹慎地校閱,還有幕後所有協助的成員,不可能使本書得以更臻完美。至今,這本書就是閱讀起來令人愉悅、內容易於理解、教授可以有效率的教學,且在視覺上吸引學生的一本佳作。
周光儀 王懷詩 馮琮涵 李靜恬 陳淑瑩 廖美惠 謹識
譯者簡介
周光儀 南非開普敦大學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王懷詩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馮琮涵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研究所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教授
李靜恬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醫藥保健商務科助理教授兼副主任
陳淑瑩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廖美惠 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亞東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目次
譯者簡介 iii
關於作者 iv
譯者序 v
序言 vi
致謝 xi
學習導引 xii
Chapter 1
解剖學緒論 1
1.1 人體解剖學的歷史 2
1.2 解剖學的定義 3
1.2a 顯微解剖學 3
1.2b 大體解剖學 4
1.3 身體的結構組織 5
1.3a 生命的特徵 6
1.3b 器官系統的介紹 6
1.4 解剖學專有名詞 11
1.4a 解剖學姿勢 11
1.4b 剖面與切面 11
1.4c 解剖學方位 12
1.4d 局部解剖學 13
1.4e 體腔和體膜 14
1.4f 腹盆腔區域與四象限 16
Chapter 2
細胞:構造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23
2.1 細胞的研究 24
2.1a 使用顯微鏡研究細胞 24
2.1b 人體細胞的一般功能 25
2.2 典型的細胞 27
2.3 細胞膜 30
2.3a 細胞膜的組成與構造 30
2.3b 細胞膜的蛋白質特殊功能 31
2.3c 跨細胞膜運輸 32
2.4 細胞質 37
2.4a 胞液 37
2.4b 包涵體 37
2.4c 胞器 37
2.5 細胞核 44
2.5a 核膜 44
2.5b 核仁 44
2.5c 去氧核糖核酸(DNA)、染色質與染色體 45
2.6 細胞的生命週期 46
2.6a 間期 46
2.6b 有絲分裂期 47
2.7 老化與細胞 49
Chapter 3
胚胎學 54
3.1 胚胎學總覽 55
3.2 配子生成 56
3.2a 減數分裂 57
3.2b 卵子生成 59
3.2c 精子發育(精子生成) 60
3.3 胚胎前期 60
3.3a 受精 60
3.3b 卵裂 63
3.3c 著床 64
3.3d 雙層胚盤與胚外膜的形成 65
3.3e 胎盤的發育 65
3.4 胚胎期 67
3.4a 原腸胚形成 68
3.4b 胚盤的摺疊 68
3.4c 外胚層的分化 70
3.4d 中胚層的分化 70
3.4e 內胚層的分化 71
3.4f 器官生成 74
3.5 胎兒期 74
Chapter 4
組織構造的階層 80
4.1 上皮組織 81
4.1a 上皮組織的特徵 81
4.1b 上皮組織的功能 82
4.1c 上皮組織的特化構造 82
4.1d 上皮組織的分類 83
4.1e 上皮的類型 84
4.1f 腺體 91
4.2 結締組織 95
4.2a 結締組織的特徵 95
4.2b 結締組織的功能 96
4.2c 結締組織的發育 96
4.2d 結締組織的分類 96
4.3 體膜 108
4.4 肌肉組織 109
4.4a 肌肉組織的分類 109
4.5 神經組織 111
4.5a 神經元的特徵 111
4.6 組織的變化與老化 112
4.6a 組織變化 112
4.6b 組織老化 112
Chapter 5
體被系統 117
5.1 體被的構造與功能 118
5.1a 體被的構造 118
5.1b 體被的功能 119
5.2 表皮 120
5.2a 表皮層 120
5.2b 表皮的變異性 122
5.3 真皮 124
5.3a 真皮的乳突層 124
5.3b 真皮的網狀層 125
5.3c 分裂線和妊娠紋 125
5.3d 神經支配與血液供給 125
5.4 皮下層 126
5.5 源自表皮的體被構造 127
5.5a 指甲 128
5.5b 毛髮 128
5.5c 皮膚的外分泌腺體 131
5.6 體被的修復和再生 135
5.7 體被的老化 136
5.7a 皮膚癌 137
5.8 體被系統的發育 138
5.8a 體被的發育 138
5.8b 指甲的發育 139
5.8c 毛髮的發育 139
5.8d 皮脂腺和汗腺的發育 139
5.8e 乳腺的發育 139
Chapter 6
軟骨及硬骨 144
6.1 軟骨 145
6.1a 軟骨的功能 145
6.1b 軟骨的生長模式 146
6.2 骨骼 146
6.2a 骨骼的功能 146
6.3 骨骼的分類和解剖學 148
6.3a 長骨的一般構造和大體解剖學 148
6.4 骨化作用 154
6.4a 膜內骨化作用 154
6.4b 軟骨內骨化作用 156
6.4c 骨薚板的形態學 157
6.4d 骨骼的生長 158
6.4e 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 160
6.5 維持恆定和促進骨骼生長 161
6.5a 激素的作用 161
6.5b 維生素的作用 161
6.5c 運動的作用 161
6.5d 骨折和修復 163
6.6 骨骼標記 164
6.7 骨骼系統的老化 165
Chapter 7
中軸骨 170
7.1 頭骨 172
7.1a 頭骨的面觀和標記
特徵 173
7.1b 縫合 182
7.1c 顱骨的骨骼 182
7.1d 顏面的骨骼 190
7.1e 鼻複合區 195
7.1f 副鼻竇 195
7.1g 眼眶複合區 195
7.1h 與頭骨相關的骨骼 195
7.2 兩性頭骨的特徵 198
7.3 頭骨的老化 198
7.4 脊柱 201
7.4a 脊柱的區分 201
7.4b 脊椎的曲度 201
7.4c 脊椎的解剖學 202
7.5 胸籠 209
7.5a 胸骨 209
7.5b 肋骨 209
7.6 中軸骨的老化 211
7.7 中軸骨的發育 211
Chapter 8
附肢骨 216
8.1 肩胛帶 217
8.1a 鎖骨 217
8.1b 肩胛骨 217
8.2 上肢 221
8.2a 肱骨 221
8.2b 橈骨和尺骨 221
8.2c 腕骨、掌骨和指骨 226
8.3 骨盆帶 226
8.3a 髖骨 228
8.3b 真骨盆和假骨盆 229
8.3c 兩性骨盆特徵的差異 229
8.4 下肢 232
8.4a 股骨 232
8.4b 髕骨 236
8.4c 脛骨和腓骨 236
8.4d 跗骨、蹠骨和趾骨 237
8.5 附肢骨的老化 241
8.6 附肢骨的發育 241
Chapter 9
關節 248
9.1 關節 249
9.1a 關節的分類 249
9.2 纖維關節 250
9.2a 釘狀關節 250
9.2b 縫合 251
9.2c 韌帶聯合 251
9.3 軟骨關節 251
9.3a 軟骨聯合 251
9.3b 聯合 252
9.4 滑液關節 252
9.4a 滑液關節的一般解剖學 253
9.4b 滑液關節的分類 254
9.4c 滑液關節的運動 256
9.5 深入探討選定的關節 261
9.5a 中軸骨架的關節 261
9.5b 肩胛帶和上肢的關節 264
9.5c 骨盆帶和下肢的關節 270
9.6 關節的老化 277
9.7 關節的發育 279
Chapter 10
肌肉組織及其構造 283
10.1 肌肉組織的特性 284
10.2 骨骼肌組織的特性 284
10.2a 骨骼肌組織的功能 284
10.2b 骨骼肌的大體解剖學 284
10.2c 骨骼肌的顯微解剖學 287
10.3 骨骼肌纖維的收縮 293
10.3a 肌絲滑動理論 293
10.3b 神經肌肉接合處 293
10.3c 肌肉收縮的生理機轉 294
10.3d 肌肉收縮:摘要 296
10.3e 運動單位 298
10.4 骨骼肌纖維的種類 299
10.4a 慢氧化、快氧化和快糖解肌纖維的分布 300
10.5 骨骼肌纖維的組織 301
10.5a 環狀肌 301
10.5b 平行肌 301
10.5c 會聚肌 301
10.5d 羽狀肌 302
10.6 運動和骨骼肌 302
10.6a 肌肉肥大 303
10.6b 肌肉萎縮 303
10.7 槓桿和關節的生物力學 303
10.7a 槓桿的分類 303
10.7b 骨骼肌的動作 303
10.8 骨骼肌的命名 305
10.9 心肌和平滑肌的特徵 306
10.9a 心肌 306
10.9b 平滑肌 307
10.10 老化與肌肉系統 307
10.11 肌肉系統的發育 307
Chapter 11
中軸肌肉 316
11.1 頭和頸部的肌肉 317
11.1a 臉部表情的肌肉 317
11.1b 眼外在肌 322
11.1c 咀嚼肌 326
11.1d 移動舌頭的肌肉 326
11.1e 咽部的肌肉 327
11.1f 前頸部肌肉 328
11.1g 移動頭和頸部肌肉 331
11.2 脊柱的肌肉 334
11.3 呼吸的肌肉 336
11.4 腹腔壁的肌肉 339
11.5 骨盆底部的肌肉 342
Chapter 12
附肢肌肉 347
12.1 肩胛帶和上肢的肌群 348
12.1a 移動肩胛帶的肌群 348
12.1b 移動盂肱關節∕
手臂的肌肉 353
12.1c 移動肘關節∕前臂的手臂和
前臂肌肉 356
12.1d 移動腕關節、手和手指的前臂
肌肉 360
12.1e 手部的內在肌肉 367
12.2 骨盆帶和下肢的肌肉 369
12.2a 移動髖關節∕大腿的肌肉 369
12.2b 移動膝關節∕小腿的大腿肌肉 374
12.2c 小腿的肌肉 377
12.2d 足的內在肌肉 383
Chapter 13
表面解剖學 390
13.1 區域性的探討表面解剖學 391
13.2 頭部區域 391
13.2a 顱骨 392
13.2b 臉部 392
13.3 頸部區域 393
13.4 軀幹區域 395
13.4a 胸部 395
13.4b 腹骨盆區域 395
13.4c 背部 397
13.5 肩部和上肢區域 398
13.5a 肩部 398
13.5b 腋下 398
13.5c 手臂 398
13.5d 前臂 399
13.5e 手部 399
13.6 下肢區域 401
13.6a 臀區 401
13.6b 大腿 401
13.6c 小腿 402
13.6d 足部 404
Chapter 14
神經組織 407
14.1 神經系統的組成架構 408
14.1a 構造架構:中樞和周邊神經系統 408
14.1b 功能架構:感覺和運動神經系統 408
14.2 神經組織的細胞學 410
14.2a 神經元 410
14.2b 膠細胞 413
14.3 軸突髓鞘 417
14.3a 髓鞘形成 417
14.3b 神經衝動的傳導 418
14.4 軸突再生 420
14.5 神經 420
14.6 突觸 422
14.6a 突觸溝通 423
14.7 神經整合和神經迴路 425
14.8 神經系統發育 426
Chapter 15
腦部與腦神經 431
15.1 腦部發育和組織架構 432
15.1a 腦部胚胎發育 433
15.1b 腦部神經組織區域架構 436
15.2 腦部的支持和保護構造 438
15.2a 腦膜 440
15.2b 腦室 442
15.2c 腦脊髓液 442
15.2d 血腦障壁 444
15.3 大腦 446
15.3a 大腦半球 446
15.3b 大腦的功能區 448
15.3c 中央白質 451
15.3d 大腦核 453
15.4 間腦 454
15.4a 上丘腦 455
15.4b 丘腦 455
15.4c 下丘腦 456
15.5 腦幹 457
15.5a 中腦 457
15.5b 橋腦 459
15.5c 延腦 460
15.6 小腦 461
15.6a 小腦腳 462
15.7 邊緣系統 462
15.8 腦神經 465
Chapter 16
脊髓和脊神經 477
16.1 脊髓的大體解剖構造 478
16.2 脊髓膜 480
16.3 脊髓的切面構造 482
16.3a 灰質的位置和分布 482
16.3b 白質位置和分布 483
16.4 脊神經 484
16.4a 脊神經分布 484
16.4b 神經叢 486
16.4c 肋間神經 487
16.4d 頸神經叢 487
16.4e 臂神經叢 488
16.4f 腰神經叢 493
16.4g 薦神經叢 496
16.5 反射 497
16.5a 反射弧組成構造 500
16.5b 脊髓反射舉例 502
16.5c 臨床反射測試 502
16.6 脊髓發育 503
Chapter 17
神經路徑和整合功能 508
17.1 神經系統路徑的一般特色 509
17.2 感覺路徑 509
17.2a 感覺路徑的功能解剖 510
17.3 運動路徑 513
17.3a 運動路徑的功能解剖 513
17.3b 運動控制的處理層級 518
17.4 高級處理中樞和整合功能 518
17.4a 高級處理中樞的發育和成熟 519
17.4b 大腦半球側化 519
17.4c 語言 519
17.4d 認知 520
17.4e 記憶 521
17.4f 意識 522
17.4g 腦波圖 523
17.4h 睡眠 524
17.5 神經系統與老化 525
Chapter 18
自主神經系統 530
18.1 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
系統的比較 531
18.1a 軀體運動系統與自主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元 532
18.2 自主神經系統的分部 533
18.2a 功能的差異 533
18.2b 下運動神經元的構造差異 534
18.3 副交感神經分部 535
18.3a 腦神經的組成 535
18.3b 骨盆的內臟神經 537
18.3c 副交感神經分部的作用和一般功能 537
18.4 交感神經分部 537
18.4a 交感神經分部的組織架構和構造組成 537
18.4b 交感神經路徑 540
18.4c 交感神經分部的作用和一般功能 540
18.5 自主神經系統的其它特徵 542
18.5a 自主神經叢 542
18.5b 腸神經系統 543
18.5c ANS神經傳遞物質的概論 544
18.5d 自主神經張力 545
18.5e 雙神經支配 545
18.5f 只有交感神經控制的系統 546
18.5g 自主反射 546
18.6 自主神經功能的中樞控制 548
18.7 自主神經系統的發育 548
Chapter 19
感覺:一般和特殊感覺 552
19.1 簡介感覺受體 553
19.1a 感覺受體的特性 553
19.1b 感覺受體的分類 554
19.2 觸覺感受器 557
19.2a 無被囊的觸覺感受器 557
19.2b 有被囊的觸覺感受器 559
19.3 嗅覺 559
19.3a 嗅覺受體細胞 559
19.3b 嗅覺的區辨 560
19.3c 嗅覺的路徑 560
19.4 味覺 561
19.4a 舌乳頭和味蕾 561
19.4b 味覺的區辨 562
19.4c 味覺的路徑 562
19.5 視覺 562
19.5a 眼睛的附屬構造 563
19.5b 眼睛的構造 564
19.5c 視覺的路徑 572
19.5d 眼睛的發育 573
19.6 平衡與聽覺 576
19.6a 外耳 576
19.6b 中耳 577
19.6c 內耳 578
19.6d 耳朵的發育 589
Chapter 20
內分泌系統 595
20.1 內分泌腺與激素 596
20.1a 激素的概述 596
20.1b 負回饋和正回饋 598
20.2 下視丘調控內分泌系統 598
20.3 腦下腺 601
20.3a 腦下腺前葉 601
20.3b 腦下腺後葉 604
20.4 甲狀腺 605
20.4a 甲狀腺濾泡合成甲狀腺激素 605
20.4b 甲狀腺-腦下腺負回饋 607
20.4c 濾泡旁細胞 608
20.5 副甲狀腺 610
20.6 腎上腺 611
20.6a 腎上腺皮質 611
20.6b 腎上腺髓質 613
20.7 胰臟 615
20.8 松果腺與胸腺 618
20.9 腎臟、心臟、胃腸道與性腺的內分泌功能 618
20.9a 腎臟 618
20.9b 心臟 619
20.9c 胃腸道 619
20.9d 性腺 619
20.10 老化與內分泌系統 619
20.11 內分泌系統的發育 619
20.11a 腎上腺 619
20.11b 腦下腺 619
20.11c 甲狀腺 621
Chapter 21
血液 625
21.1 血液組成與功能 626
21.1a 血液的組成 626
21.1b 血液的功能 627
21.2 血漿 627
21.2a 血漿蛋白 627
21.2b 血漿中的其他溶質 627
21.2c 血漿與組織間液的差異 628
21.3 血液中的定形成分 628
21.3a 紅血球 629
21.3b 白血球 636
21.3c 血小板 638
21.4 造血作用:血液定形成分的製造 639
21.4a 紅血球生成 640
21.4b 血小板生成 642
21.4c 白血球生成 642
Chapter 22
心臟 645
22.1 心血管系統概論 646
22.1a 肺循環與體循環 646
22.1b 心臟的位置 647
22.1c 心包膜的特性 647
22.2 心臟解剖構造 648
22.2a 心臟壁構造 649
22.2b 心臟外部的解剖 649
22.2c 心臟內部的解剖:腔室和瓣膜 649
22.3 冠狀循環 656
22.4 心臟如何跳動:心臟組織的電特性 658
22.4a 心臟組織的特性 658
22.4b 心肌的收縮 658
22.4c 心臟傳導系統 658
22.5 心臟的神經支配 661
22.6 心動週期 663
22.6a 心動週期的步驟 663
22.6b 心動週期的血流 663
22.7 老化與心臟 666
22.8 心臟的發育 667
Chapter 23
血管與循環 673
23.1 血管解剖學 674
23.1a 血管膜 674
23.1b 動脈 674
23.1c 微血管 676
23.1d 靜脈 678
23.2 血壓 681
23.3 體循環 683
23.3a 離心動脈血流的概論 683
23.3b 回心靜脈血流的概論 683
23.3c 頭部與頸部血流 683
23.3d 胸壁及腹壁血流 689
23.3e 胸部器官和脊髓的血流 690
23.3f 胃腸道的血流 692
23.3g 後腹腔器官,骨盆腔及會陰部血流 695
23.3h 上肢血流 696
23.3i 下肢血流 699
23.4 肺循環 703
23.5 心臟、體循環及肺循環的回顧 703
23.6 老化與心血管系統 704
23.7 血管的發育 705
23.7a 動脈的發育 705
23.7b 靜脈的發育 705
23.7c 胎兒與出生後循環的比較 706
Chapter 24
淋巴系統 714
24.1 淋巴系統的功能 715
24.2 淋巴和淋巴管 716
24.2a 微淋巴管 716
24.2b 淋巴管 716
24.2c 淋巴幹 717
24.2d 淋巴導管 717
24.3 淋巴細胞 717
24.3a 淋巴球的類型及功能 719
24.3b 淋巴球的生成 723
24.4 淋巴系統構造 725
24.4a 淋巴小結 725
24.4b 淋巴器官 725
24.5 老化和淋巴系統 731
24.6 淋巴系統的發育 731
Chapter 25
呼吸系統 737
25.1 呼吸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738
25.1a 呼吸系統的功能 738
25.2 上呼吸道 740
25.2a 鼻與鼻腔 740
25.2b 副鼻竇 740
25.2c 咽 740
25.2d 喉 743
25.3 下呼吸道 745
25.3a 氣管 747
25.3b 支氣管樹 748
25.3c 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 750
25.4 肺 752
25.4a 胸膜與胸膜腔 752
25.4b 肺的大體解剖學 752
25.4c 肺臟的血液供應 753
25.4d 淋巴引流 753
25.5 肺的換氣作用 756
25.6 呼吸機制 757
25.6a 呼吸作用的骨骼肌群 757
25.6b 胸腔的容積改變 757
25.7 呼吸系統的神經支配 758
25.7a 腦部呼吸中樞的換氣調控 758
25.8 老化與呼吸系統 761
25.9 呼吸系統的發育 764
Chapter 26
消化系統 769
26.1 消化系統的一般構造
與功能 770
26.1a 消化系統的功能 770
26.2 口腔 771
26.2a 臉頰、嘴唇和鏷部 771
26.2b 舌頭 772
26.2c 唾液腺 772
26.2d 牙齒 774
26.3 咽 776
26.4 腹部胃腸道器官一般的配置 776
26.4a 腹膜、腹腔和腸繫膜 777
26.4b 胃腸道器官(食道至大腸)的一般組織學 777
26.4c 血管、淋巴構造及神經的供應 779
26.5 食道 780
26.5a 大體解剖學 780
26.5b 組織學 780
26.6 吞嚥過程 781
26.7 胃 783
26.7a 大體解剖學 783
26.7b 組織學 783
26.7c 胃的分泌物 784
26.8 小腸 787
26.8a 大體解剖學與部位 787
26.8b 組織學 787
26.9 大腸 789
26.9a 大體解剖學與部位 789
26.9b 組織學 790
26.9c 大腸活動的控制 793
26.10 附屬消化器官 793
26.10a 肝臟 793
26.10b 膽囊 796
26.10c 膽道的器官 796
26.10d 胰臟 797
26.11 老化和消化系統 799
26.12 消化系統的發育 799
26.12a 胃、十二指腸及網膜發育 799
26.12b 肝臟、膽囊及胰臟的發育 799
26.12c 腸道發育 801
Chapter 27
泌尿系統 806
27.1 泌尿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807
27.2 腎臟 809
27.2a 腎臟大體與切面解剖 809
27.2b腎臟的血液供應 810
27.2c 腎臟的神經支配 812
27.2d 腎元 812
27.2e 集尿小管與集尿管:小管液如何轉變為尿液 816
27.2f 近腎絲球器 817
27.3 泌尿道 817
27.3a 輸尿管 817
27.3b 膀胱 819
27.3c 尿道 821
27.3d 排尿作用 822
27.4 老化與泌尿系統 823
27.5 泌尿系統的發育 824
27.5a 腎臟與輸尿管的發育 824
27.5b 膀胱與尿道的發育 824
Chapter 28
生殖系統 830
28.1 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統的比較 831
28.1a 會陰部 831
28.2 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學 832
28.2a 卵巢 832
28.2b 輸卵管 839
28.2c 子宮 841
28.2d 陰道 843
28.2e 外生殖器 844
28.2f 乳腺 845
28.3 男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學 849
28.3a 陰囊 849
28.3b 精索 851
28.3c 睪丸 851
28.3d 男性生殖系統的管道 854
28.3e 附屬腺體 855
28.3f 精液 856
28.3g 陰莖 857
28.4 老化和生殖系統 858
28.5 生殖系統的發育 860
28.5a 基因型和表現型性別 860
28.5b 未分化之性腺和生殖管道的形成 860
28.5c 內生殖器發育 862
28.5d 外生殖器發育 862
附錄A A-1
詞彙表 G-1
索引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