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指定用書
內容簡介
《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Hoffbrand's Essential Haematology)》已被公認為介紹血液學最權威的著作。此書完美地介紹了血球細胞的形成與功能,及其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從基礎科學、診斷檢查、臨床特徵與處置各方面做了清楚的說明。此書勾勒出臨床血液學與實驗室血液學的基本原理,並藉由對致病機制的新知識,描述血液疾病的臨床表現與進行。
此版血液學精要新增以下特色:
• 提供所有血液疾病,致病機制,臨床與實驗室檢查所見,以及治療上最新的知識。
• 白血病與淋巴瘤新的遺傳學詳細資訊。
• 包括了新增的一章,內容關於血栓,著重於新的口服抗血栓藥物。
• 精美呈現超過300張彩色圖片。
• 對原理與治療方案全面觀照。
序言
【推薦序─張上淳】
最近十年,醫學研究有很大的進展,尤其是分子診斷新技術與新藥的開發,使新知識迅速累積。這些新知應用於臨床工作,嘉惠病人,也有了相當的成果。而血液學是醫學各學門中發展相對前進的一支。
血液學是探討血液、骨髓,與淋巴組織的生理功能,生理病理變化,與各種相關病變的一門學問,與其他系統密切相關;要了解與學習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與病變,對血液學知識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掌握。所以,血液學是醫學院學生,包括醫學系、護理系、醫技系、及其他專業學科必修的學問;也因此,需要一本適當的血液學教科書或參考書。
AV Hoffbrand醫師著作的血液學精要,正是這樣一本血液學教科書及參考書。此書素來為本院血液學教授與老師所推崇,能夠將這門複雜、深入、先進、浩瀚無窮卻又必須知曉的學問,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做深入淺出的介紹與表述。讓時間精力有限的讀者,有效率的學習到血液學基礎與臨床知識,對血液學有一個實用而概觀的了解。此書適合醫學生、醫學相關科系學生、年輕醫師、與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閱讀,可惜是英文版,流通性多少受限。
欣聞本院臨床病理科與血液科醫師們,在王秋華醫師的帶領下,將此書譯成中文。翻閱譯文,發覺譯者不但忠於原著,也針對台灣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對讀者做說明與提醒。例如血品使用單位、第五凝血因子來登突變、與海洋性貧血盛行率等,台灣皆與原著者所在的歐美國家不同。使讀者讀過此書,不但能獲得血液學的基礎知識,也能得到血液學的實用知識。感謝所有參與編譯、校閱的醫師們以及總校閱王秋華醫師,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的努力,使得此書第七版的中文編譯,能延續第六版的中文編譯快速完成,嘉惠廣大的讀者。相信讀者(學習者)經由閱讀本書得到完整的學習後,必將使他們照顧的病人受益無窮。
張上淳謹誌
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推薦序─林東燦】
《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Hoffbrand's Essential Haematology)》一書是一本很好的血液學參考書,當然也是教科書,廣受初學者甚至已入門者之青睞。個人過去多用為參考之用,需要時再查詢一下,很少有機會從頭到尾好好地讀一遍。
蒙老師王秋華醫師之推薦,個人有機會藉著校閱之同時,利用片段的空檔好好地讀它一遍,頓時覺得雖是專科醫學文章,但讀來很是順暢,常常欲罷不能。加之,第七版加入了許多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檢測,於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的致病機轉、預後,均有突破性的進步,進而發展成標靶及新開發藥物的治療,可說是非常新穎的一本血液學參考書。此部分可反應在有抗藥性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之治療,可延長病人之存活率;再如骨髓增生性疾病治療之改善,多發性骨髓瘤存活率之顯著提升等。除了文字簡潔扼要、通順易懂之外,所附圖說或表格也很有用,非常容易了解;加之譯者們很用心,將上面之文字均翻譯成中文,使讀者們更容易理解。另外個人覺得各章節涵蓋面甚廣,可說是鉅細靡遺,但又不失其提綱挈領,尤其每章最後之摘要,可讓讀者在看完一章後,去仔細回想一下剛剛讀過的東西是否與摘要有出入,可再回顧一下加深許多印象。
此版另一改變為增加篇幅來介紹止血及血栓症,此可能是為因應近年新型口服抗凝劑的臨床應用有關,這些藥物將取代過去需依賴定期抽血監測的傳統抗凝劑,可說是血栓症治療上的一大進步,嘉惠許多病人。
總之,此新版「血液學精要」之譯著,個人覺得真是溫故而知新,對於初學者包括醫學生、醫師、醫檢師或研究人員都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對於血液專科醫師更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個人極力推薦。當然,要謝謝譯者專家的投入與用心,更要感謝我永遠的老師-王秋華醫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理事長
台灣輸血學會 前理事長
台大醫院小兒部 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兼任主治醫師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 顧問醫師
林東燦
2017-3謹誌於台北
【推薦序─田蕙芬】
《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Hoffbrand's Essential Haematology)》深入淺出、圖文並茂,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書,我已將它列入台大醫學院學生學習血液學的參考書單中。它不只是初學者一本很好的入門書,亦是資深血液學專家可快速溫故知新的參考書。例如在2016年最新版的書中,即列有最近幾年來許多重要的血液學新知,包括在基因體學上的重大發現及治療方面的突破。舉例來說,在血液惡性病發生的機轉方面,它介紹了驅動疾病發生的基因變異,也寫出最近一個讓人很震驚的發現,就是在部分正常人,尤其是年長者的血液細胞中,即存在著同源基因突變,帶有這些突變的人,血球形態及數目可能完全正常,大部分的人基因突變在細胞中相安無事,終其一生也許都不會發病;但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再有其他基因突變而發展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個發現符合惡性疾病的發生是由多個事件累積而形成的觀念。由於基因體及免疫學的快速進展,也帶動了治療的進步,一些新的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在本書中都有介紹,像最新的以抗體阻斷T細胞上免疫抑制分子治療何杰金氏淋巴瘤,在書中都有呈現,可見作者們的用心。這本書以精闢為特色,在短時間內即可獲取基本概念及新知,也因此無法介紹很詳盡,看了這本書,讀者若想再深入了解某些觀點,可再參考文獻或大本的教科書。
很高興隨著新版英文書的出刊,在王秋華醫師的籌劃及帶領下,中譯本也很快的發行了。對於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醫護人員、醫檢師、藥師或對血液學有興趣的人士來說,看中譯本輕鬆多了。此書的翻譯者都是學有專精的血液科、檢驗醫學科及病理科的醫師,翻譯流暢易懂;除了譯者,每章另有校閱者,最後再由王秋華醫師總校閱,力求盡善盡美,是一本值得放在身邊隨時翻閱的中文血液學參考書,相信對於讀者一定有莫大的幫助。
田蕙芬 謹誌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任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前理事長
【推薦序─李麗娜】
血液學對於醫學生、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內科醫師,以及醫檢師、護理師、藥師等,都是非常重要、也很困難的科學,不但需要學習血液病的流行病學、病理機轉、臨床表現、治療、預後等,還需認識、熟悉及鑑別顯微鏡下的各種血球。因此,血液學書籍都須圖文並茂。
當Essential Haematology於1980年初版時,由於內容充實、文字簡潔、圖片精美,很快就暢銷於英語系國家。我國的藝軒圖書公司亦於1998年出版由林正修、羅仕錡、謝舜婉、鄭文誠、陳重光醫師翻譯的第三版「血液學精要」,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因血液學進展極快,藝軒又於2012年出版「血液學精要」第六版,此時的翻譯群在我國血液學教母王秋華老師號召下,又加入了詹一秀、徐思淳、鐘桂彬三位醫師。第六版「血液學精要」一推出就得到全國醫學界熱烈的迴響。每次只要將此書作為禮物送給來台大檢醫部指導、訪問的貴賓,對方都會驚呼「太好了」!
也因為讀者佳評如潮,在短短數年間,王秋華老師又重披戰袍,再度召集2012年原班人馬,再加上更年輕的血液科醫師林建嶔、莊名凱、洪郁欽,組成空前堅強的專家翻譯群,推出第七版的「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第七版加入了最近數年間,因分子生物學及基因檢測學的快速發展而獲得的血液學新知,以及最新的治療。同時仍維持了歷代版本的簡潔文字及精美圖片。筆者雖非血液科醫師,但只要翻開書頁,就會被流暢的文字與清晰、美麗的圖片吸引,不知不覺一頁一頁的讀下去。相信所有的讀者,也會有一樣的感覺,原來血液學非常有趣,一點也不艱澀!
非常感謝我們最敬愛的王秋華老師,數十年來全心全力在台大血液科診治病人、春風化雨,培養出我國最傑出的血液科醫師。退休後仍然精神抖擻,繼續耕耘血液醫學領域,領導她的學生,完成翻譯「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的艱鉅任務。也非常感謝上文提到的醫師們,他(她)們都曾是、或現在仍是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的醫師,在極忙碌的臨床服務、教學、研究工作中,犧牲了假日與娛樂,一字一句的翻譯、推敲、求證,終能克服萬難,出版這本重要的中文血液醫學書籍,嘉惠所有想要瞭解血液學的國人—無論是學生、醫師、醫檢師、護理師或藥師。
相信所有讀者們,只要開始讀這本書,都會被其美好、豐富的內容深深感動。
李麗娜 謹誌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
台大醫學院檢驗醫學科教授
【總校閱序】
《Hoffbrand's血液學精要(Hoffbrand's Essential Hematology)》,此書一向是很受歡迎,為大家喜愛的血液學參考書亦是教科書。此書內容豐富,圖、表並茂,但文字簡潔,提綱絜領,雖如此,最新知識的介紹,甚至對將來的展望,一絲不漏,讓讀者很快地獲得其精髓,以及update的知識。
此書適於血液科醫師,讓他們溫故知新,也讓非血液科醫師及醫學生,在最短時間內,了解血液學及血液病全貌,亦有助於其他醫護人員(護理、醫檢人員及血庫工作者)獲得血液學及血液病常識。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尤其是DNA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之應用,發現很多疾病之基因突變,對疾病之發生機轉,治療對策,預後判讀等等,建立了嶄新的觀念。在此書(第七版),特別介紹JAK-2及CALR基因在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hronic MPN)之發現以及anti-JAK-2藥劑之應用,改善病患之症狀與生活品質。此版也說明multiple“driver”genes突變,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及epigenetic reaction在白血病、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多發性骨髓瘤以及難治的淋巴瘤上扮演之角色,及對疾病再發,藥物敏感性或抗藥性發生之關連。這些新知識愈趨明朗,治療的領域愈廣,病人之預後及存活愈好。此版特別增加篇幅介紹Hemostasis及Coagulation,更強調不需頻繁檢驗監控之新抗凝劑之使用,對venous/arterial thrombosis之治療,得心應手。病人之遵醫度(compliance)良好,效果穩定,對眾多之心血管疾病病人之血栓的治療與預防,亦是福音。
此次之翻譯群,除了第六版原班人馬(鍾桂彬醫師赴美進修,陳重光醫師臨床工作繁忙,不克參加),增加了三位具有實際臨床診療經驗之血液專科醫師,林建嶔、莊名凱及洪郁欽醫師。
我們這群翻譯者,均有共同之背景,都先後接受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臨床病理學,即檢驗醫學之訓練,取得臨床病理專科醫師資格外,尚有各自之專科及專長。林正修及羅仕錡醫師,在出血性疾病、血液凝固及血小板功能之研究和輸血醫學方面,學有專精,經驗豐富。謝舜婉、鄭文誠及詹一秀醫師,均有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之特殊訓練,使他們在複雜之惡性淋巴瘤發生機制,細胞學之詮譯與說明,深入淺出,讓讀者容易了解。徐思淳、林建嶔、莊名凱及洪郁欽醫師均是內科血液專科醫師,他們實際參與血液病病患之診療及照護,也參加造血幹細胞移植,他們在血液病之描述及病人照顧方面之解說,更能完善。此外,多數譯者,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羅仕錡、詹一秀、謝舜婉醫師已取得學位,林建嶔及莊名凱醫師正在進修博士學位),他們提供文獻參考外,尚補充台灣本土之資料。
我們這群譯者,雖駕輕就熟,但我們仍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保持翻譯第六版之精神與態度,我們先整合及修正索引中專有名詞之中文譯名,內文則仍由一位著手初譯,再經一位復閱,最後總校閱才完成。我們忠於原著,也加入本土資料註解,我們力求通順,易懂及友善,讓讀者能接受並產生興趣。編譯中,難免有遺珠之憾或錯誤,請大家諒解並指正。
最後,我們要感謝鄭文誠醫師,由於他的熱心與努力,從籌劃到工作分配及整理,並積極與每一位譯者及「藝軒」連絡,才能如期完成。
王秋華 謹誌
2017-3月
【譯者序】
本書自第六版於2011年出版至今,對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的致病機制之研究又有了極大的進展。
相較於第六版,此版(第七版)內容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基因檢測技術進步(特別是次世代基因定序)且應用於臨床,使得血液腫瘤及相關血液疾病之致病機制有突破性的發展與發現;也讓血液疾病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新知,涵蓋了基礎與臨床醫療的重要知識,都在此版內文中呈現。在翻譯此版時,所有參與編譯的血液學專科及臨床病理專科醫師們均感受到:過去以標準化療程及經驗治療為主軸的實證醫療,已逐漸蛻變為以標靶導向及個人化、客制化的精準醫療。經歷臨床醫學、實證醫學、轉化醫學,進展到精準醫學,在後基因體時代已經逐漸成為新的醫療概念,這就是此新版內容最重要的呈現。
醫療新知在疾病治療方面有特別的貢獻:例如,抑制B淋巴球受器訊號傳遞路徑,可改變具有抗藥性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之存活率;JAK2抑制劑改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primary myelofibrosis)病人的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骨髓瘤 (myeloma)病人之存活率也使用了新的蛋白抑制劑及免疫調節劑而有顯著提升。另外,此版將血栓症分成兩章,這可能是因應最近幾年新型直接抗凝血口服藥物的發展與上市,將逐漸取代需要實驗室定期抽血監測凝血時間或是需注射給藥之傳統抗凝血藥物,而促使血栓症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嘉惠病人。
從此版增加的內容,可以看到血液疾病的最新進展。同時,原版作者維持了「血液學精要」一貫的風格,以淺顯易懂卻不失專業、圖文並茂地呈現給讀者,是現今醫學院學子們學習血液學疾病之最佳入門書籍之一。因此,譯者願極力推薦給想要了解或是更新血液疾病相關醫療知識之所有醫師與醫事人員。
謹代表所有參與翻譯醫師們撰寫此篇譯者序。感謝四位師長推薦此譯作,並於百忙中詳閱此書,提供專業的建議與關鍵性的修正。最後,要特別感謝我們永遠的老師王秋華醫師不辭辛勞逐字校閱與指導。
林正修 執筆
羅仕錡 謝舜婉 鄭文誠 詹一秀
徐思淳 林建嶔 莊名凱 洪郁欽
2017-3謹誌於台北
【第七版序】
自從第六版血液學精要於2011年出版至今,對血液淋巴系統疾病致病機制的了解與其治療,又有了卓越的進展。這些新知的獲得,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DNA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應用;讓我們能偵測到這些疾病背後,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基因突變。例如,定序已顯示,有相當比例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病人,帶有CALR基因突變;幾乎所有Waldenstr闣氏大球蛋白血症(Walderstr闣's macroglobulinaemia),有MYD88基因突變。許多影響著細胞訊息傳遞路徑以及表觀基因學反應(epigenetic reaction)的基因,牽涉到細胞增生與存活。在骨髓化生不良症(myelodysplasi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淋巴瘤,可發現這些基因的突變。現在,我們越來越明瞭,這些惡性疾病背後複雜的分子變化,及其對治療有效或無效的關聯性。
這些新知識伴隨著治療上驚人的進步。對於頑固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以及一些對治療有抗藥性的B細胞淋巴瘤,採用抑制B細胞受體訊息傳遞路徑 (B-cell receptor signalling pathway)的治療,已經改變了許多病人的預期壽命。對於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病人,JAK2抑制劑能增進生活品質與存活。新的蛋白擫體(proteasome)抑制與免疫調控藥物,顯著改善了骨髓瘤(myeloma)病人存活。在全球推廣口服的鐵螯合劑(orally active iron-chelating agents),改善了接受多次輸血的重度海洋性貧血(thalassaemia major)患者的生活品質與預期壽命。新的抗凝血劑,可針對凝血階段式反應(coagulation cascade)中的單點直接抑制,很少需要治療監測,且優於傳統的warfarin。這類藥物已普遍使用於預防及治療動脈與靜脈的血栓症。
以上新知已納入此次第七版的內文與圖表中。網站上有新的多重選擇題,摘要附於每章結尾。
我們要感謝Trevor Baglin醫師,對本書血液凝固章節提出了有益的建議。我們也對出版商Wiley-Blackwell以及幫我們出版此書第七版的團隊表達感謝之意。我們也要謝謝Jane Fallows再次繪製出簡潔,專業的科學示意圖。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廣泛的被醫學與相關科學之大學生與研究生採用,以獲得此扣人心弦與先進醫學學門的基礎知識。
Victor Hoffbrand
Paul Moss.
譯者簡介
【總校閱簡介】
王秋華 醫師
台大醫科畢業
台灣血液基金會兼任醫師
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台大醫院兼任醫師
內科學、血液腫瘤、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輸血醫學
【譯者簡介】
林正修 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彰化基督教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
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台大醫院兼任醫師
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血液凝固學
羅仕錡 醫師
台大醫學系
台大藥理學研究所博士畢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台大醫學院助理教授
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輸血醫學
謝舜婉 醫師
陽明醫學系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國泰綜合醫院病理科
解剖病理
鄭文誠 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台大醫學院講師
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臨床生化學、臨床細胞學
詹一秀 醫師
台大學士後醫學系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台大醫學院講師
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細胞學
徐思淳 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內科學、血液腫瘤、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
林建嶔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內科學、血液腫瘤、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
莊名凱 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免疫研究所博士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內科學、血液腫瘤、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
洪郁欽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
內科學、血液腫瘤、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
目次
推薦序 v
總校閱序 ix
譯者序 xi
第七版序 xii
初版序 xiii
如何善用此書 xiv
1 造血作用(Haemopoiesis)/鄭文誠 譯/羅仕錡 校閱 1
2 紅血球生成與貧血概論(Erythropoiesis and general aspects of anaemia)/鄭文誠 譯/羅仕錡 校閱 11
3 低色性貧血(Hypochromic anaemias)/鄭文誠 譯/羅仕錡 校閱 27
4 鐵質過多症(Iron overload)/鄭文誠 譯/羅仕錡 校閱 41
5 巨紅芽球性貧血和其他大血球性貧血(Megaloblastic anaemias and other macrocytic anaemias)/林建嶔 譯/鄭文誠 校閱 48
6 溶血性貧血(Haemolytic anaemias)/林建嶔 譯/鄭文誠 校閱 60
7 血紅素的遺傳病變(Genetic disorders of haemoglobin)/莊名凱 譯/林建嶔 校閱 72
8 白血球1:顆粒球和單核球,以及相關的良性病變(The white cells 1: granulocytes, monocytes and their benign disorders)/莊名凱 譯/林建嶔 校閱 87
9 白血球2:淋巴球以及相關的良性病變(The white cells 2: lymphocytes and their benign disorders)/莊名凱 譯/林建嶔 校閱 102
10 脾臟(The spleen)/詹一秀 譯/林建嶔 校閱 116
11 血液惡性腫瘤的病因學和遺傳學(The aetiology and genetics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洪郁欽 譯/莊名凱 校閱 122
12 血液惡性腫瘤的處理(Management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林建嶔 譯/莊名凱 校閱 135
13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莊名凱 譯/鄭文誠 校閱 145
14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徐思淳 譯/詹一秀 校閱 156
15 骨髓增生症(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徐思淳 譯/詹一秀 校閱 165
16 骨髓化生不良(Myelodysplasia)/徐思淳 譯/詹一秀 校閱 177
17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詹一秀 譯/鄭文誠 校閱 186
18 慢性淋巴系白血病(The chronic lymphoid leukaemias)/詹一秀 譯/鄭文誠 校閱 197
19 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謝舜婉 譯/鄭文誠 校閱 205
20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謝舜婉 譯/鄭文誠 校閱 213
21 多發性骨髓瘤及相關疾病(Multiple myeloma and related disorders)/林建嶔 譯/徐思淳 校閱 228
22 再生不良(能)性貧血與骨髓衰竭(Aplastic anaemia and bone marrow failure)/洪郁欽 譯/徐思淳 校閱 242
23 幹細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徐思淳 譯/羅仕錡 校閱 250
24 血小板,凝血與止血作用(Platelets, blood coagulation and haemostasis)/羅仕錡 譯/林正修 校閱 264
25 血管及血小板異常造成之出血性疾病(Bleeding disorders caused by vascular and platelet abnormalities)/林正修 譯/羅仕錡 校閱 278
26 凝血疾病(Coagulation disorders)/羅仕錡 譯/林正修 校閱 290
27 血栓症1:致病機制及診斷(Thrombosis 1: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林正修 譯/羅仕錡 校閱 302
28 血栓症2:治療(Thombosis 2: treatment)/林正修 譯/羅仕錡 校閱 311
29 全身性疾病的血液學變化(Haematological changes in systemic disease)/洪郁欽 譯/徐思淳 校閱 321
30 輸血(Blood transfusion)/羅仕錡 譯/林正修 校閱 333
31 懷孕與新生兒血液學(Pregnancy and neonatal haematology)/洪郁欽 譯/徐思淳 校閱 348
附錄: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之世界衛生組織分類/鄭文誠 譯/校閱 356
索引 鄭文誠 徐思淳 譯/鄭文誠 校閱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