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LOGY(第六版)(團購另有優惠)
定價
$ 1,950
售價
$ 750
數量:
醫用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LOGY(第六版)(團購另有優惠)-需求單
團購另有優惠
內容簡介
更輕鬆掌握微生物學的精髓概念!
此新版本的編排方式將繁雜的微生物學變得簡潔且容易入手的一門課程。
• 條理有序將每種微生物的致病成因、流行病學、宿主防禦機制、診斷、鑑別診斷、預防和控制方法條理有序的整理成章,使您能盡快找到所需資料
• 在各章節中提供豐富的臨床圖片,並透過相關的知識,幫助您將臨床疾病視覺化
• 超過 635 張全彩的圖像和圖表,將複雜的知識簡化以易於讀者學習
• 本書附有總論表格和重點方框,以強調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讓您在複習準備考試時更有效率
• 從文獻報告中精選幾則臨床病例,闡述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診斷學和治療方法
• 綜合基礎科學知識與臨床應用技能的病例研究與問題,幫助您了解臨床相關的生物研究
本書涵蓋了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和寄生蟲學的基本概念、免疫學、實驗室診斷學和治療方針,確保您了解所有的相關重點以實踐於現今醫學領域。
審閱序
醫用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logy)英文首版自1990年以來,平均每3~4年即推出新版,至今已出至第六版。本書的主要特色是採用簡潔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說明醫用微生物學的基本觀念,以列表方式取代冗長的文字敘述,並提供色彩豐富的圖解來幫助學習。全書涵蓋了免疫學、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寄生蟲學和實驗室診斷學等豐富的內容。在介紹微生物學各論的每篇章節中,本書亦提供許多臨床案例及病例照片,如此更能吸引讀者們的興趣,讓醫學生在學習微生物免疫學時,就能將臨床疾病與基礎科學產生聯結。因此,本書自出版以來即深受廣大讀者們的喜愛,成為各大醫學院相關科系的教師及學生們在學習微生物免疫學時最佳的教科書。
縱使本書內容詳盡,力求基礎理論與臨床案例並重,堪稱是同類教科書中最適合主修醫學及生命科學之學子們採用,但對於國內的年輕學子而言,英文書寫的內容常是他們閱讀和理解上的一大挑戰。語文的隔閡使學生們對原文書望而生畏,反而無法受益於這本優良的微生物免疫學教科書。有鑑於此,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即於 2010年開始籌劃此書中文譯本的出版,本人很榮幸能負責全書的總審閱工作。然而,此書分由不同譯者擔綱,各位譯者的翻譯風格殊異,本人在逐字審閱的過程中,雖力求全書的一致性,但仍難免有疏漏之處。尤其是專有名詞之中文譯名的統一,讓平時慣於直接研讀英文資料的我也耗費不少時間,但有些譯名的採用仍不甚完美,尚祈先進及專家讀者們不吝指正,俾再版時修訂。
最後,在順利付梓之際還要向參與本書的譯者群─吳彥穆、吳美珠、李昱昕、林菁華、陳美娟、彭梓晏、賀文麗、蔡伶觀(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表達最深的致謝!
商惠芳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微生物免疫學科
原序
醫用微生物學對新手而言可能是一門很讓人困惑的學科,學習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如何將所有的名詞都記下來?哪一種感染源會造成那一種疾病?為什麼?何時?誰是高危險群?有沒有治療方法?但所有這類的問題都能回歸成一個基本的問題:我該找些什麼資訊來協助診斷及治療一位感染的病患?
有許多的理論對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以及老師教導方式提出種種建議,從近年來坊間微生物學的教科書泛濫成災就能證明。雖然我們不敢斷言有一種絕對正確的醫用微生物學教學方法(完美無缺的醫學教育是不存在的),但我們從過去幾年,對醫學生、住院醫師及傳染病工作同仁所得到的教學經驗,充分運用於本書前五版的改版工作中。我們盡力清楚呈現醫用微生物學的基本觀念,而且以簡潔的方式來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本書全文以單刀直入的方式撰寫,期待就算是艱深的觀念也能簡單的說明。細節部分以列表方式來取代冗長的文字敘述,並提供色彩豐富的圖解來幫助視覺學習者。臨床病例的說明讓現實狀況與基礎科學產生聯結,重要論點則特別強調且整理於Box中有助學生學習,尤其是在複習之際更有幫助。問題研究,包含臨床病例,則說明每一章的相關論點。
我們所了解的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正隨者各領域令人興奮的新發現而快速擴展,為了避免膨脹的知識讓書本越來越厚,我們運用撰寫者及教師的經驗,慎選最重要的資訊加入新版的教科書中。每一章節內容的更新都經過周密考慮,納入新的醫學相關發現,將自覺對學生有幫助的素材都包含在內,期許閱讀者能因此對每一個微生物及其疾病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認識。
每一次醫用微生物學更新版本,我們的呈現方式都更精鍊並提升品質。第六版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增加或改編許多新的摘要Box、表格、臨床病例照片,以及原始臨床病例。新版本中納入臨床病例是一大特色,這樣應更能吸引學生興趣並且具啟發性。我們相信這對教學很有幫助,而且能有效說明這種複雜的科目。我們重組了基礎微生物學篇,新增真菌學篇,此篇反應出真菌在傳染病學中的日漸重要性,尤其是對免疫功能缺損的患者扮演的角色。學生在閱讀時也會發現本書對重要新病原的相關討論〔如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或舊病原與新疾病的關聯〔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與社區性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的相互關係〕。
致我們未來的同僚:學生們
學生要如何消化這些看來不可計數的論據呢?想在醫用微生物學這一學科成功,乍看之下好像只能依靠記憶力,但記憶只是任何一種醫學訓練重要的一環,重點是了解基本原則並發展出一套能協助您的資訊貯存系統,而且還能運用於未來新發現的疾病或微生物的知識。我們建議所有的學生要以執業醫師自居來考量何者才是重點並集中精神學習,將每一種微生物及其衍生的疾病當作病患來對待。在接觸這些內容時不忘自問七項最基本的問題:何人?何地?何時?為何?那一種?何事?以及怎麼發生的?例如:誰可能會感染這種疾病?哪些地方會感染這種微生物(包括身體那個部位及地理環境)?何時是分離這種微生物的重要時機?這種微生物的致病機制?哪一種、哪一屬的微生物具有醫學重要性?應該採用何種檢驗方法?這種感染是如何控管的?我們所遇到的每一種微生物都可以進行系統化的檢核。了解這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毒性特質,以及其致病過程的細節;明瞭應該收集何種檢體及採用何種基本的確認試驗;熟悉預防及治療的策略。學會三到五個與這種微生物有關的字詞或片語—可刺激您記憶的詞語〔觸發字(trigger words)〕,並將多種論據組織成有邏輯的圖表,以便發展替代關聯性(alternative associations)。例如,本書將各微生物以系統性的分類型式呈現〔一般稱為「微生物天堂bug parade」,但作者認為這是表達這類生物最容易的方式〕。找出一種毒性特質(如產生毒素的方法)或某一類疾病〔如腦膜炎(meningitis)〕,然後列出具有這種共同特質的生物。假想有一位病患被一特定病原感染,然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病史,並且對假想病患及您未來的專業同僚們解釋診斷過程。換句話說,不要只是把一頁又一頁的數據事實拼命記下來,而是運用技巧去刺激您的思緒,挑戰自己由教科書上呈現的事實中所學習到的知識。
這本偉大的教科書是靠著無數人的貢獻而共同完成,我們要感謝Elsevier工作同仁無價的專業協助及支持,特別是William Schmitt、Katie DeFrancesco及Priscilla Crater的幫助。我們也要謝謝在這本醫用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logy)
第六版出版過程中,提供許多意見及建設性批評的學生與專業同僚。
Patrick R. Murray, PhD
Ken S. Rosenthal, PhD
Michael A. Pfaller, MD
審閱者簡介
商惠芳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微生物免疫學科 副教授
目次
第一部分 入門
1 醫用微生物學序論
第二部分 醫用微生物的基本原則
2 細菌的分類、構造及複製
3 細菌的代謝與遺傳
4 病毒的分類、構造與複製
5 真菌的分類、構造與繁殖
6 寄生蟲之分類、結構及複製
7 在人體內共生與致病的微生物群
8 滅菌、消毒與抗菌
第三部分 免疫反應的基本概念
9 宿主保護性反應的成員
10 體液免疫反應
11 細胞免疫反應
12 對傳染原的免疫反應
13 抗微生物疫苗
第四部分 實驗診斷的原理
14 顯微鏡的原理及應用
15 體外培養:原理與應用
16 分子診斷學
17 血清學診斷
第五部分 細菌學
18 細菌致病機制
19 細菌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20 抗菌劑
21 葡萄球菌與相關革蘭氏陽性球菌
22 鏈球菌屬
23 腸球菌及其他革蘭氏陽性球菌
24 桿菌
25 李斯特菌及丹毒桿菌
26 棒狀桿菌屬及其他革蘭氏陽性桿菌
27 奴卡氏菌屬及相關細菌
28 分枝桿菌屬
29 奈瑟氏菌屬及相關細菌
30 腸桿菌科
31 弧菌屬及產氣單胞桿菌屬
32 曲狀桿菌屬及螺旋桿菌屬
33 假單胞菌屬與相關細菌
34 嗜血桿菌與相關細菌
35 博德氏菌
36 法蘭西氏菌與布魯氏菌
37 退伍軍人菌
38 其他各種革蘭氏陰性桿菌
39 梭狀芽孢桿菌
40 厭氧性、不形成芽孢的革蘭氏陽性細菌
41 厭氧性革蘭氏陰性菌
42 密螺旋體、包氏螺旋體與鉤端螺旋體
43 黴漿菌和尿漿菌
44 立克次體屬和東方體屬
45 艾利希體、無形體與柯克斯體
46 披衣菌與類披衣菌
47 細菌在疾病中的角色
第六部分 病毒學
48 病毒的致病機轉
49 抗病毒藥物
50 病毒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51 乳突病毒和多瘤病毒
52 腺病毒
53 人類疱疹病毒
54 痘病毒
55 細小病毒
56 小RNA 病毒
57 冠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58 副黏液病毒
59 正黏液病毒
60 彈狀病毒、絲狀病毒與Borna 病毒
61 呼腸病毒
62 披膜病毒與黃病毒
63 本洋病毒科與沙狀病毒科
64 反轉錄病毒
65 肝炎病毒
66 非傳統的慢性病毒:傳染性蛋白
67 病毒在疾病中的角色
第七部分 真菌學
68 真菌疾病的致病成因
69 真菌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70 抗真菌劑
71 表淺性與表皮真菌病
72 皮下真菌病
73 雙相性真菌所引起的全身性真菌病
74 伺機性真菌病
75 不尋常或不確定病原的真菌與類真菌感染症
76 真菌毒素與真菌毒素中毒
77 真菌在疾病中的角色
第八部分 寄生蟲學
78 寄生蟲疾病的致病機轉
79 寄生蟲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80 抗寄生蟲藥物
81 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原蟲
82 血液及組織中的原生動物
83 線蟲
84 吸蟲
85 絛蟲
86 節肢動物
87 寄生蟲在疾病中的角色
ISBN-13碼 :
9789866052118
出版日期 :
2011/12/22
版次 :
第六版
CIP :
369
書系代碼 :
26147
校閱 :
商惠芳
原著 :
PATRICK R. MURRAY.KEN S. ROSENTHAL.MICHAEL A. PFALLER
譯者 :
蔡伶觀 等
開數 :
16開
頁數 :
896
裝訂 :
平裝
印刷 :
彩色
定價 :
1950
教學資源 :
僅供採用本書為授課教科書之老師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