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學實驗(第三版)

定價 $ 500
售價 $ 450
數量: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第三版)-需求單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由十六個實驗所編成,適用於一學期的課程,其中每一實驗又分為許多小實驗,可視上課時數與需要而加以選擇。內容方面,在微生物觀察部分,包括了顯微鏡的使用與染色技術的熟練,培養部份是以細菌的培養為主,介紹培養基的種類與特性,主要藉由實驗的操作,學得培養基的配法,細菌的無菌操作技巧與純菌的分離方法,細菌的分離方法,細菌生長的測定,則在瞭解影響生長的因素及控制生長的方法,而細菌的代謝,在熟悉一般的免疫反應,進而認識常用的免疫檢測法。整體而言,本教材的規劃由淺入深,採漸進式的設計,使用者依序漸次學習,必具備豐富且實用的微生物技巧。

序言

本「普通微生物學實驗」內容之規劃與編寫,主要配合「微生物學」教學之需要;自出版以來,承蒙各校生命科學相關科系所採用,讓本人感懷於心,在不斷的修正下,而有了第三版。
 
有別於本書再版時的大幅度更新,本版主要將每一實驗之內容重新審閱,找出說明不夠清楚或遺漏之處,重做調整及補充,希望讓本書能達盡善盡美,嘉惠更多有心學子。
 
由於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原生物系)與食品科學系以及營養科學系的厚愛,本人得有機會持續為學生講授「微生物學」。近四十年來,在多位助教大力配合與辛苦協助下,讓「微生物實驗」這門課不斷的增長,也是本書實際運作的幕後功臣;而歷年來眾多學生對微生物實驗的興趣與肯定,在教學相長下提供本書修正之原動力;加上藝軒圖書公司這麼多年來的鼎力支持與熱心推廣,本書才能持續出版與更新。如此的眾緣和合,本人編寫本書之原意及精神方得以徹底落實。茲以此書修正後重新出版而以為序。
 
 
楊美桂
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楊美桂 
 
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博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病理系教授
 
曾任  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目次

實驗一:微生物實驗簡介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微生物實驗室安全守則 
  2. 微生物實驗使用之儀器介紹 
  3. 微生物實驗其他注意事項
 
實驗二:微生物之觀察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1. 菌 種 
  2. 設 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光學顯微鏡之構造與使用 
  2. 電子顯微鏡之介紹 
  3. 細菌菌落與細胞之觀察 
  4. 真菌菌絲之觀察 
四、結果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三:細菌的染色方法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玻片塗抹法 
  2. 簡單染色法 
  3. 革蘭氏染色法 
  4. 內孢子染色法 
  5. 負染色法 
四、結果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四:細菌的培養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培養基的種類與配製 
   培養基的定義 
   培養基的種類 
   培養基的配製 
   2.細菌之接種方法 
   菌落懸浮法 
   劃線法 
   塗抹法 
   穿刺法 
  3. 細菌之分離與純培養 
   分區劃線法 
   稀釋塗抹法 
   倒皿法 
四、結果 
  1. 細菌的接種方法 
  2. 細菌之分離與純培養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五:細菌的生長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細菌生長之測定 
   顯微鏡下細菌數目的計算法 
   菌落之觀察與菌數計算法 
   混濁度觀察與計算法 
  2. 影響細菌生長的因素 
   培養基酸鹼值(pH值) 
   培養之溫度 
   含氧量 
   無氧培養 
四、結果 
  1. 細菌生長之測定 
  2. 影響細菌生長的因素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六:細菌生長的控制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細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2. 以物理方法控制細菌的生長 
   高溫處理法 
   紫外線照射法 
   過濾法 
  3. 以化學藥劑控制細菌的生長 
   殺菌劑對細菌的作用 
   抗生素感受性試驗 
四、結果 
  1. 細菌的生長曲線圖 
  2. 物理控制法 
  3. 化學控制法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七:細菌的代謝作用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醣類的分解 
   澱粉水解試驗 
   醣類發酵作用 
   MR-VP試驗 
  2. 蛋白質的分解 
   果膠之分解 
   酪蛋白之分解 
   Indole之形成 
   硫化氫(H2S)之形成 
   脂質的分解 
四、結果 
  1. 醣類之分解 
  2. 蛋白質的分解 
  3. 脂質的分解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八:細菌的遺傳特性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細菌突變株的分離 
  2. 細菌DNA的抽取 
   染色體DNA之抽取 
   質體DNA之抽取 
  3. 細菌DNA的分析 
四、結果 
  1. 細菌突變株的分離 
  2. 細菌DNA分析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九:細菌的轉形作用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大腸桿菌勝任細胞的製備 
  2. 大腸桿菌之轉形作用 
  3. 轉形菌的鑑定 
四、結果 
  1. 轉形效率之測定 
  2. 轉形菌DNA之分析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真菌之培養與觀察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真菌之培養 
   酵母菌之培養 
   黴菌的培養─玻片培養法 
  2. 真菌之觀察 
   空氣中真菌外形之觀察 
   酵母菌之觀察 
   黴菌之觀察 
四、結果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一:免疫學基本技術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凝集反應 
   玻片凝集試驗 
   試管凝集反應 
  2. 沉澱反應 
四、結果 
  1. 凝集反應 
  2. 沉澱反應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二:常用的免疫檢測法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被動乳膠凝集試驗 
  2. 免疫螢光法 
  3. 酵素免疫法 
   直接ELISA法 
   間接ELISA法 
四、結果 
  1. 被動孔膠凝集試驗 
  2. 螢光抗體法 
  3. ELISA反應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三:病毒學基本技術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噬菌體的培養 
  2. 噬菌體效價之測定 
四、結果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四:動物細胞的培養與病毒接種技術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白兔腎臟細胞的培養 
  2. 病毒接種技術 
四、結果 
  1. 腎臟細胞的培養 
  2. 病毒之觀察以及TCID50之測定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五:環境中的微生物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飲水的衛生檢查 
   MPN試驗法 
   濾膜過濾法 
  2. 食物的衛生檢查 
四、結果 
  1. MPN試驗 
  2. 濾膜過濾法 
  3. 食物中總菌數之測定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實驗十六:病原性細菌的分離與鑑定
一、目的 
二、材料與設備 
三、方法與步驟 
  1. 皮膚之細菌檢查 
  2. 呼吸道的細菌檢查 
  3. 消化道的細菌檢查 
四、結果 
  1. 皮膚的細菌檢查 
  2. 呼吸道的細菌檢查 
  3. 消化道的細菌檢查 
五、問題思考與討論 
 
附 錄
一、染料 
二、培養基(總體積1000 mL) 
三、溶液

ISBN-13碼 : 9789863940111
出版日期 : 2015/11/23
版次 : 3
CIP : 369
書系代碼 : 26432
作者 : 楊美桂
開數 : 16開
頁數 : 200
裝訂 : 平裝
印刷 : 彩色
定價 : 500
教學資源 : 僅供採用本書為授課教科書之老師申請

登入

登入成功